2004年4月7日 星期三

設計人的大頭症

我們說一個人─例如政治人物、公司主管─當其位居權貴、手握大權時,便覺得自己是上蒼之選,不再承認自己的錯誤,不再有反省、聽建言的能力,是謂〝大頭 症〞。長久以來,界的一直讓自己相信,學設計的人,必須接觸的方面更廣,視野應該更寬闊,氣度應該更宏大,不過多次的經驗卻讓借的發現,設計人的大頭症, 不亞於政治人物,更甚者有過之而無不及。曾經機緣巧合在網路上遇到自稱〝台灣最好的網路設計師〞,卻不知道網頁標準是什麼、從哪個機構而來;最近又有設計 前輩(說前輩嘛∼其實也未必)在社群網站上以粗鄙的口氣,對給予批評的網友〝教訓〞。發現,多少設計人,氣度不足、涵養不夠,甚至連基礎內涵都不充實。

設計人的大頭症,為什麼說〝設計人〞,因為借的對〝設計師〞是有定義的,成為設計師的,已別於設計人,設計師者,能帶動風潮,自然也看不出大頭症的症狀。

長久以來,設計人的大頭症一直在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下未受到責難,這個藉口就是〝學設計的人的特性〞,把大頭症的沒來由、沒資格的固執、自以為是合理化。 大家也頗為接受這個藉口,於是這種自視甚高、沒有心胸接受批評就成了理所當然。殊不知這就是設計人成不了設計師的最大阻礙。設計是架構在市場之上的,設計 的價值,來自消費者,設計人的價值,同樣也來自消費者,如果不能接受來自消費者的批評建議,如何做出讓消費者接受的作品?如果設計只是把東西做成自己覺得 美、自己覺得好,如何有所成就?又,把東西弄得漂亮,卻未曾顧慮使用者的便利性(忘了人因的重要),充其量也只能稱作美工而已,為什麼設計教育要涵蓋市 場、心理、人因,就是要緊密結合設計與人的互動。

設計與藝術不同,藝術家可以生前不得志,死後五十、一百年再成一家、成一派,但是設計不被人接受,設計人就肯定不會留名,如果不能和人結合,不能發生共 鳴,就不會有成就。所以設計人不能像藝術人,只是做自己想的,只聽自己願意聽的,因為設計人放棄了與人的互動,就是放棄了成為設計師的可能。〝要批評人家 的設計,先做出更好的再說〞這種無氣度胸襟的話,只是證明自己是個做美工的〝工〞而已。

設計人的大頭症,比政治人物、公司主管更可悲,政治人物、公司主管即使有大頭症,有現實條件的支撐,但是設計人的大頭症卻是滿足在自己的心理世界,一切都架構在虛幻裡,這樣的〝大頭症〞不只是人格的缺陷,更是精神上的病態。設計人,別讓自己患了大頭症!

沒有留言: